有這樣一群人,他們生在路上,長在路上,又將青春韶華奉獻在路上,用鮮血與汗水守護著西藏路網的安全暢通。他們就是西藏公路系統中毅然接過父母手中接力棒、踐行新時代“兩路”精神的“路二代”“路三代”。戰塌方、斗泥石流,御風雪、抗高寒缺氧……莽莽高原,筑路難,護路更難。一代又一代公路養護人繼續奮斗,保衛著“生命線”的安全通暢!皟陕贰本竦呢S碑,因他們的執著堅守而傲然挺立雪域高原上。
湯剛旦,現為林芝公路分局扎木機械化養護隊隊長。他的父親湯金合,當年隨十八軍進藏,僅靠十字鎬、鋼釬等簡單設備修建川藏公路,將青春與熱血奉獻給了青藏高原。
1985年,在父親的精神感召下,出生在河南的湯剛旦決定以頂班形式進入西藏工作。他克服嚴重的高原反應,用15天的時間,乘坐解放牌汽車從青海格爾木到拉薩,進入米拉雪山下的松多運輸站,從事后勤服務工作。從那時開始,30多年的時間里,他投身公路養護一線,先后在東風橋運輸站、百巴公路養護段等單位工作。
2017年,湯剛旦到扎木機械化養護隊擔任隊長,負責墨脫公路117公里路段的日常保養和搶險保通工作。墨脫公路始建于上世紀70年代,由于處于喜馬拉雅斷裂帶上,地震、雪崩、塌方等地質災害頻發,因此一直未修通。2013年10月,墨脫公路正式建成通車,結束了我國最后一個不通公路縣的歷史。但其復雜的地質條件同樣成為養護工人面臨的阻礙。
墨脫公路承載著當地群眾脫貧致富的希望,建好,更要養好!耙_保過往車輛的安全,我們是這條天路的守護者!睖珓偟┱f。他帶領養護隊全體職工,克服地質地貌復雜、降雨量大和工作條件差等重重困難,爬險坡、穿隧道,用繁復艱辛的勞作確保養護的路段暢通無阻。
黃崗,現為林芝公路分局扎木機械化養護隊機械管理骨干。父親黃長海出生于四川宜賓,1958年進入西藏交通運輸系統工作,主要承擔川藏公路上大橋的重建和加固,并參與了崗嘎大橋、曲水大橋等修建。他出生時,父親正在修建崗嘎大橋,因此取名黃崗,成為“路二代”中“崗”字輩的一員。
1990年,黃崗進入扎木機械化養護隊,成為一名公路養護工。在父親的嚴格要求和循循教導之下,黃崗腳踏實地、勤奮努力,很快便能熟練使用推土機、裝載機和路面灌縫機等大型公路養護機械設備,成為養護隊的機械能手;2008年,他順利考取二級技師證書,成長為養護隊的技術骨干;2010年,黃崗進入西藏天順路橋工程有限公司,從事公路建設的機械使用、養護與管理工作。
2013年,墨脫公路建成通車后,黃崗果斷回到自己傾注青春年華和深沉熱情的扎木機械化養護隊,擔任墨脫公路二工區工區長,負責45公里路段的保養保通工作。
天險之路,建設難,保通更難。黃崗帶領二工區40余名員工無畏辛苦、無懼危險,與自然災害斗爭!肮窊屝尥ㄜ囀俏胰松钚腋5臅r刻!秉S崗滿懷感情地表示,辛苦付出換來了一輛又一輛車的通行,這就是公路養護人的價值。
2016年,黃崗調回扎木機械化養護總隊,從事養路機械管理工作,以30年積累的豐富技術經驗與“甘當路石,奉獻終身”的養路精神,繼續守衛著這條天塹通道,服務當地群眾平安出行。
愿傾盡畢生守護318每一個彎道
羅秋,現為林芝公路分局駕駛員。他的父親出生在雪域高原,終生耕耘于公路事業,為西藏交通事業建設奉獻了熱血韶華。
2012年,羅秋進入公路系統工作,擔任林芝八一公路養護段一工區工區長。每天3次巡路,看到石頭搬離,垃圾帶回工區駐地……看似細小的工作,羅秋件件視為“大事”,一絲不茍地完成,日復一日,年復一年,從未松懈。
2014年,羅秋到察瓦龍擔任駐村干部。期間,他創新工作思路,千方百計地帶領當地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,取得顯著成效。提起他,當地老百姓無不豎起大拇指表示贊許。
2016年,羅秋調到林芝公路分局,回到了他熟悉的公路系統!艾F在政策好了,路也好了,我愿傾盡畢生守護318每一個彎道,傳承老一輩革命精神!绷_秋說道。
歷史的荒煙蔓草在慢慢褪去,多少往事隨風飄散。但這片土地不會忘記,一代又一代默默無聞的公路養護人接續奮斗,將青春與熱血揮灑在這里,保衛著“生命線”的安全與暢通!皟陕贰本竦呢S碑,因他們的執著堅守而傲然挺立在雪域高原。